
为切实提升师生反诈防骗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10月29日下午,保卫部(处)、学生工作部(处)联合朝阳公安分局、三间房乡政府、三间房派出所及相关司法单位,共同举办“解码《心防》破骗局,民警支招护安全”反诈专题讲座暨三间房地区基层政法日主题活动。
三间房地区办事处副主任张钧轶、区检察院调研员王凤全、三间房派出所副所长付子杰、反诈专家王佳警官、区法院双桥法庭法官周欣月、地区法律顾问张瀚、保卫部(处)李伟部(处)长、保卫部(处)王靖芳副部(处)长、中国传媒大学驻校民警赵波、刘振山、保卫部(处)工作人员、各班级安全委员及新生代表等160余人,共同参加此次反诈宣传活动。


多维呈现,筑牢反诈思想根基

全体师生首先观看了北京市首部反诈主题微电影《心防》,影片以真实校园案例为蓝本,串联起刷单返利、网游交易等高校高发骗局。微电影不仅让师生明确了骗子利用贪念、恐惧心理设局的常用手段,更深刻领悟“心防是最好的反诈铠甲”,面对 “高回报” 诱惑需保持理性,遭遇恐吓要冷静核实,避免因疏忽落入陷阱。这种沉浸式内容让大家切实感知诈骗危害,主动提升了自我防范意识。

我校校友、朝阳区人民法院双桥法庭法官周欣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反诈感悟。她指出,当前诈骗呈技术化、隐蔽化、精准化趋势,骗子用 AI 合成、深度伪造等技术,借社交平台锁定青年,套路迭代快。她提到,大学生因经验少、防范弱,易遭电信诈骗、校园贷衍生诈骗,希望大家认清反诈严峻性,主动学习反诈知识,参与反诈宣传。


案例拆解,强化实战防范能力

三间房派出所副所长付子杰通报了我校师生上半年被诈骗情况。他指出,目前学生受骗有明显群体特征:女性多因购买演唱会门票、潮玩等,通过非正规渠道交易遭 “定金失联”“假货不退” 等骗局;男性则常因裸聊诱导、游戏装备交易,被“低价出售”“私下担保”等名义骗钱。希望各位同学以身边事敲响警钟,同时也让师生意识到校园反诈的紧迫性。

随后,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王佳警官开展专题反诈宣讲。作为深耕反诈一线多年的“实战派”讲师,她摒弃“漫灌”式宣教,针对大学生群体特点将枯燥的反诈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实战分享。宣讲中,她特意通过播放电话录音片段,展示了骗子在电话中从“温柔诱导”到“威胁恐吓”的语气转变,还分享了自己曾与伪装成“公安机关”“监察处”的诈骗团伙进行视频周旋的经历。

她告诉现场在座的师生,这些诈骗分子从不挑对象,上至花甲老人、下至未成年学生,只要有可乘之机就会下手,唯一的变化就是根据目标群体调整套路,对学生用“刷单高返利”“游戏装备低价购”诱惑,对职场人用“虚假征信修复”“冒充领导转账”设局,对老年人以“保健品代购”“养老投资”行骗。当她还原执法记录仪中劝阻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对话片段时,骗子“要求在酒店封闭环境做QQ笔录”的荒谬话术,全场会心一笑,笑声中大家也更清晰地记住了诈骗套路的破绽。王警官还结合我校学生高发骗局,用“不贪小利、不点陌生链接、不私下转账”的直白建议总结防范核心。这种“案例+现场还原+精准提示”的生动宣讲方式,让师生沉浸式参与受骗情境,更容易掌握识别诈骗的核心技巧。宣讲环节结束后,现场响起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总结部署,凝聚校园反诈合力

讲座尾声,三间房地区办事处副主任张钧轶总结发言。他肯定了本次讲座的重要意义与实际成效,强调反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与师生共同发力。他呼吁全体师生将所学反诈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既要做好自我防护,也要积极向身边人宣传反诈理念,共同营造“人人识诈、人人防诈、人人反诈”的良好校园氛围。

本次反诈专题讲座通过影片观影、校友分享、案例剖析、专家支招等多种形式,多维度、深层次普及反诈知识,有效提升了师生的反诈意识与防范能力,为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学校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持续深化反诈宣传工作,联合辖区派出所计划开展相关系列活动,切实形成长效反诈防护机制,守护师生财产安全与校园稳定。
图文丨李欣倩
排版丨李欣倩
责编丨孟瑶 席明
审核丨王靖芳
终审丨李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