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先交钱?请小心!

发布者:甘向阳发布时间:2025-04-01浏览次数:13

以下内容来自北京反诈公众号



找工作要先交钱?

当心是陷阱!

乱收费陷阱

指用人单位或者中介机构以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等费用。

实际上

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

对于将先交报名费、培训费等

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

都要谨慎对待!


如交费一定要求出具正规发票

并加盖单位公章

为可能发生的纠纷维权保留证据

这些情况要当心!



入职前先交钱

常用手段


中介机构还未介绍工作就以押金、保证金、办证费、服装费、资料费等名目收费,之后再以各种苛刻的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求职或离岗,已交纳的费用借故不退还求职者。


这类骗局往往有几个特点:对职位许以高薪并承诺工作轻松;对学历、工作经验要求很低;面试过程简单,轻易即可通过;收费要得急且看似各有名目,实际并不合理合法。

防范提示: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劳动者财物。


《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人员或者开展其他人力资源服务,不得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


用人单位或服务机构,均不能以收取押金、保证金、服装费、资料费等名目作为求职者的录用入职条件



入职捆绑付费培训

常用手段


一些培训机构或中介公司,以招聘为名变相招生,以高薪、名企工作岗位为诱饵吸引求职者,面试时则向求职者提出“工作能力不足”、“岗位有从业资格限制”等理由,要求进行入职培训或考证培训,承诺完成培训后即可上岗。


当求职者交付培训费用后,却不提供承诺的工作;或者以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等理由,在求职者刚一上岗就予以解雇。更有的企业,一旦收取求职者的培训费后就会即刻“人间蒸发”。

防范提示:

员工培训成本一般应由用人单位承担。对经付费培训可录用、包就业等要求,一定要谨防既被坑骗一笔培训费,又浪费时间精力,最后学不到什么本领,更得不到理想的工作。



招聘“套路贷”

常用手段


不法分子与不良网贷平台勾结,推出购车贷、美容贷等招聘陷阱,主要蒙骗毕业不久、初入职场、找工作心切的求职者。

防范提示:

对有应聘意向的企业,最好事先通过第三方平台等渠道核查其相关资质,若企业在求职过程中以各种理由要求租用、购买各类工作设备或交钱、贷款才能安排岗位的,应果断拒绝,以免上当受骗。



收费“内推”

常用手段


个别中介机构或个人宣称与知名公司合作,具有内部推荐权,求职者只要交纳一定费用,就可以通过其提供的专业辅导或特定途径,顺利获得优质offer


但这些“内推”“保offer”的承诺往往难以兑现。有的求职者因本身符合相关岗位要求而被录用,这类机构就归功于己;如果求职者没被录用,这类机构就会以种种理由搪塞,拒绝退还求职者相关费用。

防范提示:

收费“内推”、保offer等多属虚假宣传,涉嫌违法违规。求职者千万不可抱着“走捷径”“靠关系”等心态轻信骗子的话术,应通过正规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用人单位正规渠道求职



传销“拉新”

常用手段


传销组织有三大特征:入门费、拉人头、金字塔结构的盈利模式。一旦求职者落入圈套,传销组织便会要求交纳一定费用或购买某种产品,并指派各种“推销任务”。

防范提示:

求职者要掌握辨别传销的基本常识,避免误入。一旦被骗、遭受侵害,请立即报警求助,并可及时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

入职体检需要交费吗?

入职体检通常是要求的,求职者可自行到二甲以上医院进行。正规单位不会代收体检费用!

同时提醒大家

妥善保管个人证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扣留他人居民身份证!


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仅向有关人员出示即可。需要提供证件复印或者影印件的,要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一旦遭遇求职陷阱

或遭遇恶意解约等情况

请立即拨打12333电话

或前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投诉举报

如果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伤害

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