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安全工作与管理微信公众号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
为切实提升师生防震减灾能力,帮助大家熟练掌握避震、自救等核心技能,在灾害来临时能够冷静应对、科学避险,值此全国防灾减灾日,平台特准备了一份地震逃生安全预案,诚邀各位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收藏转发,共同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地震逃生安全预案
一、预案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保障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保护重要设施,防止因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对设施造成严重破坏。维护校园秩序,避免因恐慌和混乱导致不必要伤害,确保应急工作有序进行。
(二)遵循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快速反应。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指挥中心
由校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担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各处室负责人和年级组长,负责全校地震应急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负责制定和修订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应急工作,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地震灾情和应急处置情况。
(二) 应急救援小组
由学校安保人员、教师志愿者和医护人员等组成,负责地震发生时的现场救援工作。
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到达现场,开展人员搜救、伤员救治和被困人员救援工作;协助疏散师生,维护现场秩序。
(三)后勤保障小组
由总务处工作人员和部分教师组成,负责地震应急期间的物资保障和后勤服务工作。
负责储备和调配应急物资,如食品、饮用水、药品、帐篷等;保障学校水电供应和通信畅通,维护校园基础设施。
三、预警与信息报告
(一)预警信息发布及预警响应
预警信号发出后,学校通过广播系统向全校师生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告知师生地震发生,要求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师生听到预警信号后,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采取避险措施。
(二)信息报告
地震发生后,学校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地震灾情和应急处置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等。
学校校长是地震信息报告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和落实信息报告工作,确保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四、应急响应与处置
(一)应急响应
当地震发生后,学校应急指挥中心根据地震预警信息和灾情评估结果,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组织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各应急小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救援、疏散、救治、抢险等工作,确保应急响应措施的有效落实。
(二)应急处置
1. 现场救援
救援小组迅速到达地震现场,开展人员搜救和伤员救治工作;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确保被困人员得到及时救助。
2. 师生疏散
各班级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组织学生疏散到安全地点,如操场、空旷场地等;疏散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撤离,避免拥挤踩踏事故。
3. 次生灾害防范
后勤保障小组对学校内的建筑物、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因地震引发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
五、应急演练与培训
(一)应急演练
1. 演练计划
学校要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演练内容包括地震预警、师生疏散、现场救援等环节,通过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2. 演练实施
演练前,学校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流程;演练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确保演练效果。
3. 演练评估
演练结束后,学校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二)应急培训
对师生进行地震知识、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六、善后与恢复
(一)善后处理
1. 人员安置
对受伤师生进行妥善救治和安置,做好受伤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对遇难师生表示哀悼,协助家属处理善后事宜。
2. 损失评估
对学校在地震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全面评估,为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 保险理赔
协助受灾师生办理保险理赔手续,减轻师生的经济损失。
(二)恢复重建
1. 制定重建计划
根据灾情评估结果,制定学校恢复重建计划,明确重建的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
2. 组织实施
按照重建计划,组织实施学校的恢复重建工作,包括校舍修复、设施设备更新、校园环境整治等。
3. 恢复教学秩序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立杰,山东省安全教育省培专家,《国际全面的学校安全》等课题组核心专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小学校安全专题培训项目”特邀专家。▍编辑:张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