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筑牢安全防线共护国泰民安 ​

时间:2025-04-21浏览:10

以下内容来自平安中传微信公众号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筑牢安全防线

共护国泰民安


我们即将迎来415日——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是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每一位青年学子都应当成为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自觉维护者。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了解如何维护国家安全。接下来就一起学习吧!


01

什么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它不仅仅是国家的军事安全,它还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生物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等20个领域。可以说,国家安全是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基石,关乎每一个公民的福祉。


02

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44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大要素: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总体国家安全观五个统筹:

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

统筹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

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

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个坚持: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

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

摆在突出位置

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

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


03

为什么作为大学生

更要重视国家安全?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境外间谍的眼中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目标。

一方面,大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会接触到经济、科技、材料等前沿领域的信息,甚至可能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这些信息对境外势力来说具有很高的情报价值。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较弱,加上部分学生需要兼职补贴生活,境外间谍往往会借着提供高薪兼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引诱大学生为其搜集、窃取情报,甚至一步步将其拉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真实案例警示


受教唆建立境外反动网站

2020年,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了一起大学生被境外势力利用、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案件。河北某高校新闻系学生田某长期接触境外反华信息,逐渐被渗透。进入大学后,他成为境外媒体的实习记者,并在境外势力的引导下,创办了一个传播反动言论的网站,还前往境外与敌对组织接触,秘密搜集和提供攻击国家的“材料”。田某的行为严重危害国家安全,最终被依法抓捕,并受到法律的严惩。


警示: 境外敌对势力常利用互联网和媒体渗透大学生群体,鼓吹极端思想,煽动不满情绪,引导个别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学生在获取信息时要保持清醒头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不被虚假言论蒙蔽,更不能成为境外势力的“工具人”。


危害军事安全:辽宁舰泄密事件

2014年,一名大学生张某在网上认识了一名自称“记者”的陌生人。对方以高额报酬为诱饵,让他拍摄并提供军舰照片。张某起初只是出于好奇和利益驱使,但在境外间谍的指示下,他竟然想方设法潜入军工企业,偷拍并泄露大量敏感照片,最终被国家安全机关抓获,并因“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判刑六年。


警示: 国家军事安全事关国防机密,境外间谍常通过“高薪兼职”“新闻报道”等方式,诱导不知情者充当“信息收集员”。大学生要提高防范意识,尤其是在网络社交中,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合作邀请”,更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触碰法律底线,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大学生翻墙上网竟加入反华组织

某大学学生宋某在“翻墙”访问境外网站时,意外看到一个广告链接,出于好奇点进去,发现自己被引导至某反华政党的官方网站。为了能够免费浏览相关内容,他按照提示注册,并填写了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和邮箱。

注册后,他陆续收到该组织的邮件,内容涉及其政治纲领和近期反华活动,并邀请他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拉票、筹款等行动。与此同时,他还关注了多个境外反华账号,并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和评论相关内容。

国家安全机关通过深入调查和固定证据后,依法对宋某进行行政询问,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相关规定,对其作出警告处罚。经过教育引导,宋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停止关注境外反华网站,删除相关言论,并承诺今后不再从事类似行为。


警示: “免费注册”“获取独家信息”往往是境外势力吸引目标的陷阱,大学生要增强安全意识,警惕网络信息渗透,避免落入圈套。


小心社交软件上的“附近的人”

某大学生何某在求职屡遭碰壁、心灰意冷时,收到了一名“附近的人”微信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一家网站的军事女编辑,对何某的求职表示关心,并嘘寒问暖。两人关系迅速拉近,何某逐渐放松警惕。

作为军事爱好者的他,出于炫耀心理,向对方透露自己父亲是军人,并发送了一些自己拍摄的军事相关照片,甚至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向对方透露父亲的去向和相关军事信息,还提供了一名退伍朋友的联系方式。

然而,当何某再次打开微信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对方“拉黑”。这让他意识到事情不对劲,在父亲的陪同下,主动前往国家安全机关说明情况。


警示:境外间谍常利用社交软件伪装身份,打“感情牌”获取信任,再趁机套取敏感信息。切勿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及家庭信息,尤其涉及军事、科研等敏感领域的信息,更要时刻保持警惕!


 “热心帮助”背后的黑手

某大学应届生张某在毕业求职过程中,结识了一位“热心”的“刘哥”,对方不仅提供了职业规划建议,还推荐他报考国内某航空公司的驻沪机构。张某最终顺利进入该机构行政管理部门工作。

入职后,刘哥以高额报酬诱导张某,让他偷偷登录单位内部网站,拷贝涉密文件。随后,在刘哥的指使下,他利用职务便利,搜集并泄露了空域管制、军机航线、军用机场分布等重要情报信息,并提供给对方。

截至案发,张某已向境外间谍提供内部文件100多份,收取间谍经费2万多元。202211月,张某因涉嫌间谍罪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并移送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警示:现实中,境外间谍往往会伪装成“职业导师”或“热心人”,利用职场新人经验不足、防范意识不强的特点,引诱其泄露敏感信息。面对“轻松兼职、高薪回报”的诱惑时,务必保持警惕,不要被金钱利益蒙蔽双眼,最终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04

我们该如何保护国家安全?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


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


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

维护国家安全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思想上,更需要我们付诸实践。

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家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加深对国家安全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加入学校的国家安全志愿者队伍,参与校园及周边地区的安全巡逻和隐患排查工作,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国家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这个重要时刻,让我们携手同行,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国家安全实践,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国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积极参与国家安全实践,为守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青春力量。